相关搜索:慢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邹氏治肾学术思想 >
邹氏治肾学术思想

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经验论述及治疗大法

来源:南京博大 时间:2015-09-24 11:07 点击:

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

经验论述及治疗大法

        1、泌尿系结石,中医称为石淋,石淋的病理变化以肾虚为本,湿热为标,立法用药应顾护肾气。邹老认为,祖国医学对本病发生发展的认识,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,正常泌尿,是膀胱的气化作用,此即《内经》所谓“膀胱者州都之官……气化则能出矣”。然膀胱气化之动力,主要责自肾脏。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,而肾又职司全身气化,主持水液代谢。华佗《中藏经》中有“虚伤真气,邪热渐深,结聚成砂,又如水煮盐,火大水少,盐渐成石”之言,《诸病源候论》中,亦有“诸淋者,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”之说,均明确指出,肾虚而致膀胱气化不利,肾虚而致泌尿机能失常,乃为尿石形成内在之根本因素。故当机体泌尿机能障碍,抗病能力低下,则可因气化不利而瘀滞,或因湿热的蓄积气血热结,致使结石形成。若结而小者,如砂为“砂淋”,大者,成石为“石淋,如瘀热伤及血络,迫血妄行,尚可伴发血尿,而为血淋。又气化不利,府气不通,不通则痛,轻者腰府隐痛,重则腰疼如折,甚则牵引少腹,其痛如绞。倘若湿热瘀阻膀胱之证显著,则又可见少腹急痛、尿频、尿急、尿道涩痛等症。石淋的病理变化,是以肾虚为本,湿热为标。爰此,邹老强调指出,治淋之法,一般虽不外把握虚实两端,或分而治之,或兼而治之,据证取舍。初起湿热瘀阻,气化不利者,治宜清热利湿,化瘀通淋;病久肺肾两虚,或脾肾不足,气化不及州都者,宜予补益;虚实夹杂者,尚须标本兼顾。此外,尚可根据病情,或参止血,或配化石,或益泄浊之品,合而治之。但立法用药还当时时注意顾护肾气。

        就石淋例Ⅰ、Ⅲ、Ⅳ来看,都用了狗脊、独活、桑寄生等补益肾气之品。石淋例Ⅴ,虽未用独活、桑寄生,但有狗脊配川断顾护肾气之属。石淋例Ⅱ,既未用狗脊、川断,也未着独活、寄生,然方中却施入熟地、阿胶、首乌、潼蒺藜等大队滋肾之味,足以可见邹老在采取消中寓补,标本兼施治疗石淋的不二法门。

        2、注意脏腑间的相互关系,在治肾的同时,分别采用清养肺金、健脾化湿等法,充分体现辨证施治的整体观念。邹老认为,每一脏腑虽然各有它的功能,但这些功能并不是互不相干的,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。邹老根据脏腑间的相互关系,抓住土能生金,金能生水,水又能润金,命火能暖土,土又能制水等互相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规律,以及石淋病理变化存在肾虚为本,湿热为标的共性,在补益肾气的同时,而分别采用清养肺金,健脾化湿等法。如石淋例Ⅰ,用苍术、陈皮健脾燥湿,配苡米、芦根清肺胃,既能达到流脾湿不妨中运的作用,又能起到滋上源而布津气的效能。石淋例Ⅲ,用南沙参、芦根配霍、荷、苡米,既清上源又畅中州,是肺脾同治。石淋例Ⅱ,则用南沙参、党参补益肺气,可达通调之权,使金水得以相生。石淋例Ⅴ,是用芦根、玄参、太子参清养肺金。凡此皆建立在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随证变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3、通调气血可以加强祛石作用。邹老不仅认为肾气不充、气化不利是形成石淋的中药的内在因素,而且亦不忽视瘀热阻滞是形成石淋的重要条件,辨证阐发邪正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,他指出,结石内阻,久留不去,必然会导致气血阻滞,进而愈使膀胱气化不宜。对于石淋的治疗,认为通调气血可以加强祛石或化石作用。如石淋例Ⅴ,即是采用在益肾通淋方中,加入桃仁、红花、当归等活血化瘀之品,并配肉桂之温,以助通调之力,而获得显著效验的。石淋例Ⅵ,不仅用了当归、红花,而且还加鱼脑石、炙鸡金化石之味。石淋Ⅰ、Ⅱ、Ⅲ、Ⅳ例,虽均未用桃仁、红花、当归等行血化瘀之类,但有补、通之属并用,亦寓通调气血,以加强祛石作用之意。

        4、因人、因时制宜,根据个体特异性辨证用药,是邹老治病的一贯思想。邹老认为,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各方因素决定的。时令气候、环境条件的变迁,体质的差异等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。所以在治疗石淋的过程中,邹老指出,除了注意维护肾气、顾及脏腑间的整体关系、注意形成石淋的外在条件外,同时,非常强调要因人因时制宜,根据个体特异性辨证用药。如石淋Ⅴ,患者来诊时正处在暑日,邹老认为暑为阳热之邪,极易耗气伤津,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,即会因暑邪袭来而随之改变。所以邹老指出,在用药时既要通淋祛石,又宜照顾暑季易于伤津的特点,而选入生地、玄参、芦根、黑豆衣、荷叶、太子参等清暑益气护阴之品。此时不宜过温、过热性药物,即使要用也注意减量,以免造成耗损津液的弊病发生。再如石淋例Ⅲ患者,素体丰腴,邹老则抓住体肥多湿的特点,结合口味干苦,舌苔黄厚,溲淋微痛,尿检发现红细胞,认证为湿蕴热伏,弥漫三焦,窒塞肾室,不能宣达气化之故。所以用药立足霍、荷、苡米清暑运脾化湿,同事考虑用沙参、芦根清上源,海金沙、金钱草泌下焦。而石淋例Ⅱ,邹老则根据其多病之体辨证用药,即说明不同体质,虽患相同疾病,用药必有差异。因此,治疗石淋,应注意纠正只着眼于结石、不顾患者抗病能力的错误观点,才能获得显著疗效。否则,但徒攻利,久之不惟伤阳,亦且伤阴,以致脾肾两损,既无生化之仅,无又化气之力,势必面浮、肢肿、贫血踵至,为害之大,不可忽视。

        5、绞痛发作之时,便是因势利导之机。结石患者大都有标本缓急的症状表现。其标实之候,一般为病势较急,小便涩痛,窘迫难忍,溲而不畅,时或滴沥,时或中断,尿色黄混不清,或有夹血,甚则腰及少腹剧烈绞痛,向下放射至会阴,甚则冷汗淋漓,恶心作呕,舌苔多黄腻,脉多弦数。本虚之候,病势多缓,小便虽涩不甚,虽痛不显,小溲滴沥失约,症情时轻时重,稍劳即发,腰酸神疲,舌淡,脉细。本虚和标实之候的共同点都是存在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,只不过前者突出地表现为湿热蕴结,而导致肾虚,膀胱失其化气之能而已。当然,肾与膀胱失于化气,则又可因气机郁滞,进而加重湿热瘀阻。故石淋患者,在绞痛发作之时,湿热蕴结之象表现最为突出。此时,即因湿热瘀结,结石的阻塞,影响血脉运行,肾与膀胱化气功能低下,欲排又不能,即会出现气机升不得升,降不得降,络道梗阻不通,而发生绞痛症状。这种绞痛的发作,正是邪正相争的客观反映,也是体内结石移动的征象。因此,及时因势利导,采用清热利湿,行气活血,通淋化石的药物治疗,解决邪正相持的状况,恢复机体有效的气化功能,则常能起到使结石由“静”变“动”,获得加速排石的效果。但亦有少数患者,往往由于通道为湿热瘀塞,或结石过大,反会因为通利而加重瘀塞。故因势利导尚需注意邪正关系,也不可盲目通利,否则若有一失,也将徒劳无益。

        6、节制甘肥酒酪厚味,是清除湿热瘀阻的重要环节。邹老常说,治病不能完全依赖药物,还应注意饮食的调养。临床所见石淋患者,平素饮食多有偏嗜习惯,有的嗜食甘肥厚味,有的偏啖酒酪,有的过食酸咸,有的亲乎辛辣,以致脾胃不及健运布化,积湿生热,湿热蕴结,流于肾与膀胱,影响其分清泌浊的功能,使之失于气化。湿热久蕴,热郁伤阴,湿遏伤阳,阴伤及阳,进而脾肾益虚,膀胱气化无权,终致湿热瘀结为砂为石,着而不去。因此,邹老强调指出,治疗石淋,不但要抓住湿热瘀阻下焦,膀胱气化不行的病理特点,采用清热利湿,通淋化石,行气活血的方药治疗,还嘱咐患者调以饮食,节制甘肥酒酪厚味,才能达到正本清源杜绝湿热瘀结再生之目的。

        综上所述,邹老治疗石淋,既以充养肾气为本,又照顾到脏腑间的相互关系,因人、因证、因时制宜,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治病必求其本的重要性。

更多>>百年传承 肾科世家

  • 肾病宗师邹云翔

    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奠基人 一代名医 邹云翔 邹云翔教授,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。

  • 邹燕琴博士生导师

    我国著名中医肾脏病学家——邹燕琴 邹燕琴(勤)教授 博士生导师,国家中医药传承博

  • 王钢博士生导师

    我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家—— 王钢 王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江苏省名中医、国务院特殊

更多>>症状索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