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搜索:慢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邹氏治肾学术思想 >
邹氏治肾学术思想

健脾补肾法在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

来源:南京博大 时间:2015-09-24 11:08 点击:

《邹云翔学术思想研究选集》

第四部分  邹云翔教授部分学生文章选

 

健脾补肾法在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

         江苏省中医院    陆正兴

        本人于70年代初跟随邹云翔老师多年的临床工作中,体会到邹老师在治疗多种慢性病、老年病、慢性肾炎以及肿瘤等疾病,以健脾补肾法加减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邹老师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,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脏腑亏虚,其中尤以脾肾两虚疾病多见。本人在研究治疗恶性肿瘤二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,发现有不少恶性肿瘤有脾肾两虚的症候,而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。因脾为后天之本,生化之源,主运化,布津微、化水湿。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,温养脏腑组织。先天后天在生理上是互相资生,互相促进,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,脾虚则运化无力,不能生化精微,以输布全身,肾虚则阴精亏虚。不能滋养脏腑,以致脏腑虚衰,正气不足,而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。因此,健脾补肾法是防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 脾肾两虚的主要临床表现:常见的有神疲乏力,面色少华,腰酸肢软,或有头昏头晕,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,夜寐欠佳,大便干结或稀溏,小便清长或频数,苔薄白脉细濡或细弦。但有些肿瘤患者在手术、化疗及放疗后,无特殊不适,纳食、夜寐,二便均正常者,亦可采用此法,以固其本,实践证明,此法是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。

健脾补肾法基本方:

        太子参(或潞党参) 黄芪、焦白术(或制苍术)、苡仁、猪苓、茯苓、地黄、山萸肉、杞子(或女贞子)、甘草、焦谷麦芽。

        如食欲不振,去黄芪、地黄、加淮山药、炙内金、焦楂曲;如头昏头晕加制首乌、制黄精,或加明天麻;如腰酸痛加虎杖、杜仲;如夜尿频加菟丝子、紫河车;如大便干结加肥玉竹、生首乌、肉苁蓉;如大便稀溏、焦白术改制苍术,甚则加补骨脂。

        本人在运用健脾补肾法,常用于治疗食道癌、胃癌、肠癌、乳腺癌、肾癌、膀胱癌等,现就健脾补肾法临床应用分述如下:

食道癌

        食道癌的发生常由七情郁结,饮食内伤、脾胃受伤、神经耗损,而致气机阻塞,痰瘀互结而成。

基本方:

        太子参、苡仁、猪茯苓、杞子、山萸肉、醋炒柴胡、白芍、黄药子、莪术、蜣螂虫(或土鳖虫)、急性子、威灵仙、代赭石、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、甘草、焦谷麦芽。

方中太子参、苡仁、猪茯苓、杞子、山萸肉、甘草、焦谷麦芽健脾补肾,醋炒柴胡、白芍、疏肝理气,黄药子软坚散结,莪术、蜣螂虫活血化瘀、急性子、威灵仙、代赭石通噎开膈,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,组成健脾补肾,理气散结,化瘀解毒之法。

加减法:

        如纳食欠佳,加炙内金、焦楂曲、或加木香、砂仁;如有出血倾向,加仙鹤草、参三七、白芨;如放疗后出现阴伤症候如口干舌燥,舌质红、加麦冬、乌梅、川石斛等;如大便干结,轻者加肥玉竹,全瓜蒌,重者加木香花、槟榔或加制军或生军;如大便稀溏加制苍术,重者再加补骨脂。

        本人在临床上运用此法,治疗中晚期食道癌,能明显改善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延长生存期。

胃癌

        胃癌早中期一般都以手术治疗,术后进行化疗,以致元气大伤,肝肾功能受损,而出现脾肾两虚,对于晚期胃癌,气血两亏者,亦需从脾肾论治。

基本方:

        太子参、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焦白术(或制苍术)、杞子、山萸肉、地黄、莪术、丹参、蒲公英、白花蛇舌草、菝葜(或龙葵或藤梨根)、甘草、焦谷麦芽。

        方中太子参、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白术、甘草、焦谷麦芽、益气健脾,地黄、山萸肉、杞子补肾,莪术、丹参活血化瘀,蒲公英、白花蛇舌草、菝葜清热解毒,组成健脾补肾化瘀解毒之剂。

        加减法:如有肝气不舒,胁痛嗳气,胸闷等加醋炒柴胡,白芍、炒枳壳;如有胃气上逆,恶心泛吐者,去黄芪,地黄加代赭石、陈皮、淡竹茹;如有胃阴不足,口干、舌质红者加川石斛、炙乌梅、白芍;如出血倾向,去莪术、丹参,加仙鹤草、参三七、白芨;如有大便干结,加肥玉竹、木香、花槟榔、甚者加大黄;如大便稀溏,白术改制苍术,加补骨脂。

        如患者化疗后出现白血球、血小板减少者,加虎杖、骨碎补、灵磁石、川石斛、制黄精或加紫河车。

        此法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,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配合化疗能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,能明显降低复发率,对晚期胃癌亦能明显改善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明显延长生存期。

肠癌

        肠癌中医属“肠覃”“脏毒”范畴,是由于素体虚弱脾肾不足,加之饮食不节,脾胃受损,运化失司,以致湿热邪毒下注蕴结肠腑而成,其病脾虚肾亏为本,而湿热邪毒为标,二者互为因果,肠癌患者在手术、化疗或放疗后脾肾更虚,而湿热邪毒未清,在治疗上应以健脾补肾法,佐以清热解毒法。

基本方:

        太子参、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焦白术、地黄、杞子、山萸肉、白花蛇舌草、红藤、败酱草、土茯苓、甘草、焦谷麦芽。

        方中太子参、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白术、甘草、焦谷麦芽益气健脾,山萸肉、杞子补肾,白花蛇舌草、红藤、败酱草、土茯苓清热解毒,组成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方。

加减法:

        如食欲不振去黄芪、地黄、加炙内金,焦楂曲;如大便干结,加肥玉竹、木香、花槟榔、甚者加生军或制军,若肾阳不足者可加肉苁蓉或巴戟天;如大便稀溏,可改白术为制苍术,加补骨脂;如是晚期肠癌有脓血便,可加紫草、白头翁、地榆、槐米、诃子肉、石榴皮等;如腹痛,加木香、延胡、台乌药,如若因大便不畅或不通引起的腹痛,可加花槟榔或加大黄;如有血瘀症,可加莪术、炒茜草、土鳖虫;若因化疗、放疗后白血球、血小板下降,可加虎杖、骨碎补、灵磁石或加紫河车、黄精。

        肠癌中期一般都以手术治疗,术后化疗或放疗,在辩证上以脾肾两虚,余毒未清。在治疗上以健脾补肾为主,佐以清热解毒,以扶正祛邪。肠癌晚期,正虚邪实,脾肾两亏而热毒炽盛,在治疗上除了健脾补肾扶正外,应以清热利湿、化瘀解毒以治其标,标本兼顾方能起效。

乳腺癌

        乳腺癌的发生与肝脾肾有关,由于七情所伤,肝郁气滞,肝脾不调,脾肾受损,以致气血运行不畅,痰瘀互结而成。一般乳腺均先以手术切除,再化疗或放疗,由于肝郁,脾肾两虚,在治疗上应从调肝健脾补肾着手。

基本方:

        太子参、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山萸肉、杞子、醋炒柴胡、白芍、莪术、王不留行、白花蛇舌草、蜀羊泉、蒲公英、甘草、焦谷麦芽。

        方中太子参、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甘草、焦谷麦芽益气健脾;山萸肉、杞子补益肝肾;醋炒柴胡、白芍调理肝气;莪术、王不留行化瘀和血;白花蛇舌草、蜀羊泉、蒲公英清热解毒,组成健脾补肾,疏肝化瘀解毒之方。

加减法:

        如食欲不振,去黄芪加炙内金、焦楂曲;如情志烦躁、失眠,加山栀、五味子、首乌藤;若乳房胀痛、乳腺增生,加夏枯草、全瓜蒌、路路通、或加炮山甲;若出现肿块、肿痛,加金银花、蚤休、炮山甲、夏枯草;若化疗或放疗后出现白血球减少,血小板下降可加虎杖、骨碎补、灵磁石、川石斛。

        乳腺癌大部分能早期发现,因此基本上乳腺癌都能接受手术治疗,然后根据病情进行化疗,或加用放疗,由于患者在手术加化疗或再加放疗后,临床上常见脾肾两亏,肝脾不调的症候,因此在治疗上采用此法都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。

肾癌、膀胱癌

        肾癌、膀胱癌患者平素肾气不足,肾虚则外邪乘虚而入,以致肺、脾、肾功能失调,三焦气化不利,湿热下注,瘀阻肾络及膀胱脉络而成,本病标为湿热下注,气血瘀结,本为肝气不足,脾肾两亏,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补肾,清热利湿为法。

基本方:

        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地黄、山萸肉、杞子、白花蛇舌草、蜀羊泉、虎杖、黄柏、甘草、焦谷麦芽。

        方中黄芪、苡仁、猪茯苓、甘草、焦谷麦芽益气健脾;地黄、山萸肉、杞子补肾;白花蛇舌草、蜀羊泉、虎杖、黄柏清利湿热供图益气健脾,补肾清利之法。

加减法:

        如腰酸痛加杜仲,川断、桑寄生;如有血瘀证加莪术、丹参、炒茜草、红花、桃仁;若有尿血加仙鹤草、大、小蓟、茅根、参三七;若小便频数加菟丝子、芡实、金樱子。

        肾癌、膀胱癌的治疗,西医以手术治疗,肾癌术后加化疗、膀胱癌术后加膀胱灌注,但膀胱癌复发率较高,在临床上以健脾补肾清利湿热为法能明显降低复发率。

        本人在临床上运用健脾补肾法化裁治疗多种恶性肿瘤,除了以上所举六中癌症外,其他如肝癌、卵巢癌、宫颈癌、甲状腺癌、脑癌等等疾患,只要有脾肾两虚证候者,均可采用本法,并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
更多>>百年传承 肾科世家

  • 肾病宗师邹云翔

    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奠基人 一代名医 邹云翔 邹云翔教授,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。

  • 邹燕琴博士生导师

    我国著名中医肾脏病学家——邹燕琴 邹燕琴(勤)教授 博士生导师,国家中医药传承博

  • 王钢博士生导师

    我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家—— 王钢 王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江苏省名中医、国务院特殊

更多>>症状索引